close

就算,成績好,又怎樣呢?所以我一直對學科成績不怎麼重視。不是不會看,而是我較看重「錯的有弄懂嗎?」,至於這次分數如何,有沒有比別班高,平均分數又輸了別班幾分⋯⋯,我儘量不去在意。我也幾乎不在考試完,讓學生整理各科分數、輸入電腦、馬上讓學生知道名次。

前兩天,六月剛畢業的學生回校,聊天中,我突然很激動很認真地說:「我超認真教書的!」學生的眼神說:「啊?可是你上課都在搞笑啊。你現在是認真說話還是在搞笑?」

旁邊的老師也一副「啊?你在供三小?」的表情,又或者,他是「啊?當老師不就要認真嗎?你在激動三小?」

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,我一直不想「被馴化」。我不想用舊式的教法,一直在尋找「更佳的教法」。一直在追尋「理想中的國文課本」,甚至想自編課本。

我一直在質疑現有制度、質疑節數分配、質疑課本內容,歸到底,我質疑的是我自己。我認為所有事物都必須經過拷問、審視、不斷地檢查與懷疑,才能貞定其價值。我不太清楚這樣的思路與堅持從何而來,但我一直試圖把這套批判思考的方法,傳授給學生。

回到學生與好老師。在三年前,我教的第二好班,會考寫作測驗的成績,勝過第一好班。我深感自豪,「哼,每週一篇寫作家課,這不就是成效嗎?」但是,三年後回頭來看,這樣的成績(老師的成績)又如何呢?

當然是很了不起的,那就像「分班時,數學好的優先到第一好班去了,但是三年後,第二好班的數學成績比第一好班還好。」但是,除了「我還是很在乎成績」這一點可以diss我,我想思考的,是「寫作成績好,又怎樣?」

在當年,就有學生屢屢抱怨我的寫作功課太多,也有學生發出「寫成這樣,又怎樣」的質疑。

我想問的是,我當年希望的「帶得走的寫作能力」,在三年後回頭來看,那能力真的有讓學生帶走嗎?還是只是我的一廂情願?

我還在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何謂好老師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