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我指導的寫作裡,我鼓勵同學用四段來寫。

第一段:儘量精簡,簡短有力地,把自己對題目的第一印象,用譬喻法表現出來。

第二段:記敘。一定要舉例。把某個令你印象深刻的事,從頭到尾寫出來。這段是增加篇幅的主力段落,而同學對記敘又比較能掌握(相較於抒情、議論),所以這段要儘可能寫多一點。最好能寫到第一面完。在寫的時候,要特別細節。

第三段:議論。對某件事提出看法。例如「學生到校時間應該是九點半」或是「每個人每天應讀兩個小時的書」。要提出自己的看法、判斷、理解,並提出批評、改進意見。

可以分三方面來寫:為什麼?怎麼做?如果不。

當然切的面向有很多,這裡先介紹這三個。

第四段:結尾。時間夠的話,就把前面三段總結一下,然後再造個帥氣又貼切的譬喻造句,收束整篇文章。如果時間非常緊迫,就把題目重新強調。例如「綜合以上的分析,我認為,學生應九點半到校。」、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,每個人每天,應該讀兩個小時的書。」

接下來示範一下,如何用「為什麼」、「怎麼做」、「如果不」寫一段,約二百字的論說文。

為什麼每個人應該讀書,而且應該每天讀,又為什麼要讀到二小時。這是因為,讀書就像充電,而充足電量後的特斯拉,才能跑得又順快又輕鬆,不會半路拋錨。這時就有人抱怨了,他補習完回到家都已經九點半了,難道要十一點半才去洗澡?

其實書並不只是書本,凡能閱讀的,都算是書。因此,小說是書、追劇是書、手遊是書、補習班也是書。關鍵在於質量。當我們恍忽度日,那麼即使大英百科全書放在眼前,也只是磚頭土塊,對知識並無長進。但當我們能稍微筆記,像是coin master的遊戲心得、ig的動動貼圖、抖音的雋永字句、《愛的迫降》裡雞皮疙瘩掉滿地的狗血對白⋯⋯,都可以成為我們閱讀、反思、成長的契機。這並不是要在滑手機耍廢、在沙發衝浪時,要兢兢業業地正襟危坐,仿佛孔子再世。而是提醒大家,只要在每個角落稍微筆記,就可以磨利自己的感官、訓練自己的觀察力。

如果不讀書,那要進步,是非常困難的。因為不讀書而能成長的,只有脂肪。但當我們把閱讀的範圍推擴到生活中的各事各物,在一天醒著的十六小時中,用兩小時品嘗早餐薯條的鹹淡、午餐蘿蔔湯的清甜、寒風刺骨的快意、黑板上來來回回的算式、地板上莫名所以的污漬⋯⋯,若不去感受,那麼一切晃眼即過。若把感官打開,那麼即有無盡的驚奇正展現在我們眼前。

上面這三段大約有四百四十字。在寫作測驗時,議論部分寫到二百字,就可以了。(所以如果像我這樣寫,是不容易得到滿級分的)(哭)。

大約如此,下次有空再聊聊「如何開局」、「為什麼我覺得譬喻造句很重要」、「記敘可以怎麼記」、「何謂細節」、「我所謂帥氣的結尾,到底指的是?」。

最後的最後,我想提醒大家,我的寫作能力,放到會考,也就是個五級分。那關於我為什麼拿不到滿級分,以及我認為會考寫作評分有什麼問題,如果有空的話,再跟各位分享。

Peace.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論說文 說明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