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講日本在二次大戰時為何入侵中國會失敗。羅胖說日本累積了大量的戰術成功,但卻在戰略上失敗。例如打上海贏,到最後占領了大半中國領土;打珍珠港贏⋯⋯。但日本在戰略上,選擇了經營滿洲國,而不是像英國那樣,選擇做一個海上覇權,這個戰略錯誤,註定了日本的失敗。因為要經營一塊土地,要消耗大量人力、物力、時間,而日本選擇了殖民滿州國,因此不得不在上海和蔣中正的軍隊打起來,而打的目的是:「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滿州國擁有合法權力」。

日本最後在中國耗掉太多國力,某個原因導致美國禁運,日本選擇攻打珍珠港,希望逼迫美國取消禁運,但日本是打不贏美國的,最終導致日本戰敗。

羅胖說,戰術是每一次的小戰役,無關全局。戰略是要咬緊不放鬆的。

我想,戰略是最終的目標,也是最初的發想。但對個人或企業而言,那戰略要在什麼時候決定放棄呢?曾有個報導,說某日本企業為了研發新機具,借貸、減薪⋯⋯,最後因晶圓加工的需求,研發數十年的機具大發利市、供不應求。但如果晶圓加工業沒有起色呢?如果再五年、再十年才起色呢,那這家企業很可能要倒閉。這家企業沒有倒閉,所以他數十年的辛苦,被報導成「正確的」,但若倒閉了,是不是馬上變成「愚蠢的」。

努力必須加上機運,才能成功。這個我懂。但要怎麼在最艱苦的時候,仍然選擇堅守。這實是一個大問題。也許這並沒有標準答案,到最後,也許只剩下,你要不要相信,你要不要守住一口真氣,咬死不放鬆。

所以成功的戰略,才那麼令人欽敬吧。回看台灣目前政局,一例一休、年金改革、礦產問題、兆豐金、高教講師、少子化、國中小減班⋯⋯,面對這些問題,蔡總統的戰略是什麼,戰術又是什麼。這果然是一局棋,也果然如烹小鮮。我做為一個小老百姓,也只能期盼總統下一局好棋?

應該有能做更多的部分,不只是一個鍵盤手的部分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聽書 羅輯思維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