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讀之前翻了一下,覺得無聊至極,「不過是閒聊雜談些自己吃了什麼嘛」,剛剛從頭讀起,卻覺興味盎然。大概是因為她二歲半的兒子,與我相似,大概是她那句「在兒子喜歡外食之前,我還有一段充裕的這種時間」。

她那兩段是這樣的:「

我想,這輩子大概都不會像這段時間這樣經常在家做飯吧。

育兒中的三餐是家族之餐。像是把家人結合為一的儀式。其實,是甚麼都無所謂,只要能夠高高興興在家吃飯就好。在孩子喜歡外食以前,我還有一段充裕的這種時間。」

 

如同在讀完《哀愁的預感》後我的感想:能以自己的嘴巴,將意思流暢地談說出來,就能成為作家了。吉本那看似極平淡的字句裡,貫串了她的意念,亦即她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一種姿態。

以身為姿態而被人欣賞,即是指此事吧。

我的文章總是過於焦躁,總是急急切切地想要說服些什麼、辯解些什麼、爭論些什麼、責問些什麼,因此表現出來的,即是一「波波游」的窘迫。

那麼在指導學生作文時,又該如何引導,使學生有其獨特的姿態呢。我想首要還是「說得明白、寫得出來」吧。

 

又讀了兩篇,再次折服於吉本的文字功力(想不到現在已是折服了,上個禮拜還不屑人家呢,(汗))。

想帶回家給媽媽看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